中国不仅是汽车整车厂(OEM)的新兴市场,还是世界最大市场、一个挑战者,最重要的是——它将是行业创新的关键合作伙伴。
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中,究竟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本文作者凯捷咨询全球执行副总裁Rainer Mehl博士,其撰写的深度观点文章 《中国汽车行业五张名片》 于2023年1月13日发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凯捷咨询官网,阅读英语原文)。文章中文版由凯捷中国Digital团队万学凡、宋俊毅和鲁佳佳翻译,以飨读者。
过去的 15 年里,我去过中国 40 多次,亲眼目睹这段时间内,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地位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变化。简而言之,这是一段飞速发展的经历,中国从雄心勃勃的模仿者,变成了不可忽视的挑战者。在电气化、软件化和追求自动驾驶的潮流推动之下,中国汽车行业及其技术生态系统的地位发生了引人注目的迅猛转变。
早期中国汽车工业和我心爱的桑塔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汽车行业中的中国?如果是十年或十五年前,答案可能很简单:一个可供知名品牌销售的巨大新兴市场;一个能通过成本效益实现许多必需原材料和组件规模化生产的重要供应链合作伙伴。
而如今,答案要复杂得多。最近几个月,我们看到中国制造商参加巴黎车展(Paris Motor Show)的新闻上了头条;我们也看到大众汽车集团通过其CARIAD软件部门与Horizon Robotics(一家成立不到十年的中国公司,已是支持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开发领域的领导者)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我们还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动汽车行驶在欧洲的道路上。
让我们从多个角度一探蓬勃发展中的中国汽车行业。
对中国市场份额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定价上。奥迪最近公布了其城市领域概念车,这是一款与中国客户合作设计的豪华电动汽车(设计主管Marc Lichte将其描述为“装上车轮的宇宙飞船”),该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大都市的具体情况。这款车是否能以目前的外观投入生产尚有待观察。然而毋庸置疑,它清楚地表明中国是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时的考虑重点。
如果说中国成为一个独特的市场只是因为其规模,那就太“单纯”了。它也是最大的客户来源。在多次去远东旅行期间,我震惊地发现,中国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越过了PC时代——第一个触及大众的“计算”设备实际上是手机。这种“移动至上”的心态导致人们对复杂的、个性化、互联的数字移动体验抱有很高的期望。
渴望在这一重要市场上展开竞争的汽车制造商需要超越信息娱乐,提高其车内和数字移动体验的水平,以吸引这个要求苛刻的庞大人群。中国市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中国竞争所需的能力无疑将有助于欧美汽车制造商提升其服务和产品功能,并在全球范围内更具竞争力。
这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电动汽车的领先优势和政府支持、大批量生产所需的材料和制造能力,以及强大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能力。这些独特的优势已转化为极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主张,例如蔚来汽车NIO的电池交换技术和服务(参考2.2),或是小鹏汽车XPENG使用AI驱动的车内辅助以及针对自动驾驶的改进等(参考2.3)。随着汽车制造商竞相将其电动和半自动驾驶汽车推向市场,中国制造商将在未来几年中为提高市场份额做好准备。
某些传统制造商目前正在奋力或挣扎着向电动汽车过渡,他们可能不会在短期内欢迎这种额外的竞争。但是在见证了特斯拉的进入和动态增长之后,很明显,来自新势力的竞争大大激励了其他汽车制造商的加速发展。客户和行业观察人士将热切期盼竞争的加剧以及享受由选择和创新所带来的更多机会。
电池通常占电动汽车(EV)价格的30%至40%。除了开采电池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中国在整个下游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材料加工、电池组件、电池芯生产和电动汽车生产(IEA)等多个领域,迄今中国均处于领先地位(参考3.1)。
尽管欧洲和北美汽车制造商为减少依赖,正在努力使其全球供应链多样化,但很明显为了现在大规模生产具有成本效益的电动汽车,中国必须成为该计划的关键一环。
中国主导整个下游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欧洲和北美汽车制造商正在驱动自身的电池创新技术努力追赶,但他们近来在电动汽车方面取得的进展仍大多归功于中国的研发和制造技术。
中国汽车出行掠影
电池生产并不是中国唯一看起来可以作为行业标杆的领域。中国拥有一个由阿里巴巴、百度、华为、腾讯和小米等快速发展的科技巨头所组成的资源丰富的科技生态系统,在互联互通、车载软件、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方面,中国可以说处于领导地位,或者至少是处于创新的前沿。
当欧洲和北美还在权衡将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植入其车载系统的利弊时,腾讯正在实现从智能汽车到社交媒体、视频流、消息和商务功能的车载一体化集成。包括吉利(Volvo和Polestar)、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和宝马(BMW)在内的约600家行业合作伙伴已经与腾讯展开合作,使该公司及其生态系统在全球最大乃至更远期的市场上处于首要地位,并在打造驾驶员和乘客良好体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或许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在中国有效的做法可能不适用于欧洲和北美市场,但这种观点过于简单。中国拥有一些世界上最拥堵且复杂的道路系统,这使其成为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完美测试环境。同样,人口具有多样性(从Z世代到银发族,更不用说地区间的差异了),这意味着中国产业擅长满足极其广泛的需求、价值观和不同水平的数字化成熟度。这种多样性所激发的创新,以及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欧洲和北美汽车制造商都能从中受益。
多年以来,人们的共识是中国有很多东西要向世界其他国家学习,但今天可以说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也有很多需要向中国同行学习的地方。
如今,国际公司争相通过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或增加研发投资来获取中国研发的专业知识。例如,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 Group)最近通过其软件部门CARIAD宣布与Horizon Robotics合作投资24亿欧元(参考5.1),旨在加快该集团在自动驾驶方面的进展。
梅赛德斯-奔驰与腾讯已达成多项合作伙伴关系,包括自动驾驶、信息娱乐和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协议。仅在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大众CARIAD(参考5.2)和奥迪(Audi)(参考5.3)就在中国启动或扩大了研发业务。尽管其中许多都是为了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但无疑中国及其杰出的汽车人才在提供全球应用的快速创新和灵感方面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种伙伴关系也并非中国独有。有传言称,雷诺将支持BeyonCa,这是一家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内的中国新加入者,希望在欧洲有所建树。此外,吉利旗下的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运用其与沃尔沃及斯堪的纳维亚的传统深厚关系来吸引世界各地的客户。该品牌汽车在瑞典设计,由中国路桥工厂制造,然后运往美国、欧洲和其他重要市场。极星汽车的故事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了中国的潜力,这里可以生长出一个在前沿创新中快速崛起、备受尊敬的品牌,并且深深地嵌入行业核心、在每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上相互关联。
凯捷中国亮相2022年进博会
那么,世界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它是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市场,是供应链中的主要参与者,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强大驱动力,也是创新发展的蓬勃源泉。中国不应被视为简单的材料及制造能力供应商,也不应被认为是一个需要警惕的挑战者。相反,我们需要大力研究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以及如何为客户和全世界带来最大的好处。
通过拥抱中国的创新理念与视角来进入全球化、多样化的汽车生态系统和供应链,以及通过促进正确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就能够助力汽车行业更快实现其重要的代际目标,并帮助所有人都拥有可持续、安全、无忧的移动未来。
我乐观地期待着见证中国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并推动汽车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参考资料:
1.1. “Automotive News Europe:Mercedes cuts China EV prices by up to $33,000 as sales lag” 欧洲汽车新闻:梅赛德斯新能源车降价3.3万欧 2022.10.16
2.1. “Automotive News Europe:China automakers order their own ships to get export ready” 欧洲汽车新闻:中国汽车制造商为出口”包船“ 2022.12.5
2.2. “Automotive News Europe:Nio takes on BMW, Mercedes in Europe with flexible battery plan” 欧洲汽车新闻:Nio蔚来在欧洲推出灵活的电池租赁计划 2022.9.21
2.3. “XPENG Reveals Groundbreaking Mobility Technologies at 2022 TECH DAY” 小鹏汽车在2022科技日推出重磅出行新技术 2022.10.24
3.1. “IEA Source:Global Supply Chains of EV Batteries” IEA全球电动车电池供应链报告
3.2. “BYD to supply 100,000 electric vehicles for SIXT car rental” 比亚迪为SIXT租车提供10万辆电动车 2022.10.6
5.1 “New automated driving joint venture between CARIAD & Horizon Robotics” 大众CARIAD与Horizon Robotics地平线成立新的自动驾驶合资公司 2022.10.13
5.2 “CARIAD reinforces regional software development with China subsidiary” 大众CARIAD大力投入区域软件能力,在中国成立子公司 2022.4.28
5.3 “Audi expands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new R&D center in Beijing” 奥迪在北京成立全新研发中心 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