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捷中国

运行成功取决于移动性,而非移动应用

每逢圣诞假期,我总要趁机把阅读列表上的文章看掉一些,这次我发现很多文章都和移动技术有关,这让我颇感惊讶。有一点需要向大家解释一下,我有一套系统化的阅读方法,我会把要看的文章的URL按照文章主题分门别类,做成一张列表。“移动性”列表上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著名的在线版《哈佛商业评论》文章“Building a Mobile App Is Not a MobileStrategy”(开发移动应用并不属于移动战略)。不出所料,这篇文章介绍的是“移动应用”和“移动性”最新含义的区别。前者是要通过克服同步化的易变性,在移动设备上提供传统云服务器应用。后者是指任何设备都能随时通过各种服务(通常为无线)实现任何连接。这样,通常基于互联网服务的各个互动层之间和每一个互动层上就都拥有了完备的移动性。

这篇文章的作者Jason Gurwin是Pushpins(一家由风投支持的下一代移动优惠券公司)的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饶有意思的是,早在2011年11月底,他曾写了一篇精彩文章,文中满怀信心地指出:阅读在线版《哈佛商业评论》的读者对这些概念一定了如指掌,此类定义纯属多余。相反,他明确指出,在创建供潜在用户使用的移动应用以贯彻公司的统一营销战略时,有四个要点需要注意。他开篇即指出:“每个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移动应用,这句话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我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但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些移动应用进入应用商店或企业网站,供客户下载,为其提供“品牌体验”,同时又与内部IT部门的开发技能相符?

我带着这个问题把这篇文章又读了一遍,同时,我还想到,这个问题是否应该与社交型CRM与治理联系起来,这一点我在早先的帖子中提到过,在那篇帖子中,我提到社交型CRM会显著放大IT项目的失败。SAP最近发表了一篇关于“应用商店”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上述话题,文章就“应用商店”一词的确切含义提出了疑问。SAP指出:“技术界和商界对企业应用商店做出了很多定义,其中一些定义还有重叠。所有这些商店都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最初的‘苹果应用商店’,即‘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网站或移动门户’,但其运作方式和目标服务对象有所不同。”

文章列举了四种在用途/用户和治理方法上各具特色的应用商店:

从“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使用哪些应用,以及采用何种治理及控制方法”这一角度看,将整个移动性主题进行划分需要遵循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将在第三方应用商店上架的“病毒式传播”应用,营销人员很可能希望由专业公司为其开发,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开发的品质由应用商店运营商测试,因此,执行效率低下的风险就很小,关于提供体验方面的决策也只是营销问题。而对于企业内部应用商店,很明显,IT部门应全面掌控从技术到内容的每一环节。比较难管理的是面向外部的应用商店,这种应用商店通过内部资源运行,营销部门希望拥有自由操作空间,但实际上,IT部门至少需要对应用的技术和治理加以控制。

对上述各种应用商店而言,如果在部署开始前就认可并确立相关原则,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如果等到某个环节出现差错,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并且有大量应用需要检查及修改,问题就严重了!这正是本文的题中之意,企业移动应用在内部IT治理方面显然拥有自己的模型,但移动性与该模型无关,它没有既定的治理模型,不过,倒是有很多内部声音强烈主张将应用推向市场。因此,不必看IT部门对此的反应,看到每个部门都准备开始建设网站的时候,移动性的重要性便不言自明了!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