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公共”和“混合”是大家熟悉的三个与“云”或“云计算”相关的术语。但其中还是存在有趣而重要的差异。我怀疑很多人是否像熟悉这几个名词一样了解其定义。意料之内的是,许多人将这些词理解为产品公司的定义,并因此影响这些公司对其市场战略定位的看法和产品发展计划。这些术语很少需要根据其各自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这也反过来决定了开放数据中心联盟制定标准的方法。
“私有”、“公共”和“混合”是大家熟悉的三个与“云”或“云计算”相关的术语。但其中还是存在有趣而重要的差异。我怀疑很多人是否像熟悉这几个名词一样了解其定义。意料之内的是,许多人将这些词理解为产品公司的定义,并因此影响这些公司对其市场战略定位的看法和产品发展计划。这些术语很少需要根据其各自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这也反过来决定了开放数据中心联盟制定标准的方法。
更为合理的表达也许是考虑云的应用方式,而避免使用术语“私有”、“公共”和“混合”来描述云的位置/运行。原因何在?因为制造企业可能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实施云技术,而以托管其供应商的服务作为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对此云的访问将受到运行该云的制造商的控制,物理上它将处在运行于服务器上的数据中心内。从位置上说,这是私有云吗?或者因为其他企业正在使用,应该将其归类为公共云?对这些“其他企业”而言,会因为他们在使用而不像公共云吗?最后,对于所有相关企业来说,它如何与企业内部的服务共存?
这些问题很有意思吧?出发点很明显,是为了从讨论中确定并去除“云技术”这一表述,从而改进运行当前企业应用程序的当前数据中心的内部运行效率。我个人愿意称其为“云计算”,因为它的重点在于改进计算资源的使用,以完成传统企业应用程序的任务,而不是提供一种新的“服务”。这种做法很不错,可以得到更节省成本的出色结果,但这不是 Salesforce.com 所称的“真云”,尽管这确实是当我们提到“私有云”时会想到的情况。
我们倾向于将这种私有称为内部 IT实践的延续,它们由政策、方法甚至很多专属技术产品所界定,因为其必须符合企业独特的需求。这意味着我们的数据中心基于这些需求实施,因为这是我们“私有”的数据中心。以外部为重点的“服务”模式的关键是标准,因为“真云”是基于互联网-Web 架构模型的——请查看先前的博文,其中就解释了这点,由于经过了标准化,这点适用于所有人。(即互联网提供标准连接,第一代 Web 提供标准化内容,Web 2.0 提供标准化用户交互,现在的云技术则提供流程元素的标准化。)
以上制造商的云示例是关于创建“位置”的,意味着特定云服务中供应商可以使用技术标准布置业务流程元素,以确保其相似性。业务服务可以互相结合,以创建处理流程来精心安排这些元素,对特定供应链活动或需求做出响应。所以,当使用“公共”、“私有”等术语时,可能不容易定义这些内容,但需求和业务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制造商数据中心如何托管这些内容?这需要统一的标准化托管环境,与 Web 服务器托管其他来源的内容相似,前提是要符合适当的标准。这决定了定义这些标准的位置和方式,并提醒我们它以两种方式工作,即服务应当正确写入以实现托管,数据中心应当正确实施以托管服务。这一点很重要,也经常会被忽略——如果要发展“服务”,就应该将其落实成标准,即使现在您认为它们只是内部使用,但未来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需要在数据中心创建真正的云托管环境,以供外部使用,您的内部服务也需要在这一环境中托管,所以它们最好也能符合标准。
这种新型数据中心通常称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由开放数据中心联盟定义,该联盟的成员包括 300 多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这些(只有少数例外)是真正使用云技术改变其行业的技术公司,尽管数量很少,其中却有凯捷的身影!
该联盟全力进行他们的工作,9 月份,他们发布了概念模型的第 6 版,该版本由英特尔、戴尔、EMC、VMware、RedHat、Citrix 和与创新云技术有紧密联系的其他供应商联合拟定。这些内容都以“展示”的形式安排,包括:云迁移、碳足迹服务、安全云服务迁移、流程 I/O 控制、安全监控和服务目录,以及真云互操作性。我郑重推荐您在计划采用云技术和服务时仔细了解这部分内容,和“公共”、“私有”与“混合”相关的定义相比,这种方法更加切实有效!另外,确定一下您行业中有哪些公司是联盟成员,他们可能是有益的合作伙伴,也有可能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