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到网络再到云——标准化的关键作用

Publish date:

我想首先表示歉意,因为本文既是一篇历史回顾,同时也有点十字军东征的意味。但本文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是说 […]

我想首先表示歉意,因为本文既是一篇历史回顾,同时也有点十字军东征的意味。但本文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是说,现在我们必须认真考虑,作为最新一代新技术和新业务要求的一部分,正在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真正重要标准到底有哪些,这些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果为以云服务为基础的新一代技术绘制一条发展路径,则该路径始于互联网以及对能够确保通用连接性能的标准的广泛使用。随后,万维网以及随后为提供通用内容能力而对这一原则进行的扩展,这两大要素共同改变了人们对技术潜力及其利用方式的理解。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外部环境,人们在其中可以查找和交换内容,这些内容基于一组相对简单的标准集,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对IT进行以应用为中心的专有内部利用,从而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

新的互联网/网络模型成为后续发展的基础,并导致了Web 2.0的产生,同样推动了各种简单访问标准的发展,为不断增多的服务提供了支撑,人们通过这些服务可以获得以人为中心的新型通用互动能力。“Web”和“Web2.0”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标准如何在无需预先计划集成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支持“任意”对“任意”,或者“任意”对“许多”,甚至“许多”对“许多”活动。这是对内部IT客户端-服务器应用模式的彻底背离,以前的模式必须确定应用的用户数量以及应用与任何其他系统的关系。

客户端-服务器IT模式是以一种紧密耦合、完整状态、确定性的架构为基础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所有元件之间的耦合必须预先安排好以克服不兼容性问题。状态指以数据为中心以及对“唯一版本事实”(one version of the truth)的需要,即ERP作为示例引入的单一数据库。确定性是指用户的数量、处理能力或者存储量都是事先确定和分配的。互联网/网络模型与真正的云模型之间的区别非常巨大,因为每个要点都是颠覆性的。

云架构模型为松散耦合、无状态和非确定性的,即不存在预先确定的耦合。相反,通过标准确保每一种系统和服务可以在需要时调用(例如,在网上浏览所有可用内容)。无状态表示无需维持数据的中心性。相反,浏览器会获得“具象状态传输”(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简称REST)会话,在此期间有图像可供使用(不妨想像一下谷歌地图,并将其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地理空间应用相比较)。

就超越常规数据库的扩展能力和数据安全性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举例来说,在美国和其他地方,这种模式为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的部署创造了条件,因为根本不需要交换实际数据。这样还遵守了数据保密的法律。最后,非确定性指通过按需上下伸缩的方式支持所需用户数量和服务量的能力。最后一点是开源许可日益普及的基础,因为传统应用许可协议根本无法为这一模型提供支持。

但为什么要称为“真正的云”呢?选择这一名称是为了描述互联网/网络架构向下一阶段的演化:即通用共享流程的支持能力,因为企业架构图无法表示松散耦合、无状态、非确定性的架构特点。紧密耦合、完整状态、确定性的传统模式可以详细描述哪些设备连接到哪些设备、其连接目的是什么、采用的是哪些协议等,但松散耦合、无状态、非确定性的架构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它只能展示哪些系统连接到哪些云、提供哪些服务等。

根据定义,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云架构,但是,借助互联网/网络/服务时代的技术(如虚拟化)来提高客户端-服务器的工作效率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具有多种好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云”。另一个问题是,真正的云将以“服务”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托来支持架构中的“任意”到“任意”和“按需”元素。

“服务”是旨在引入通用共享流程的最新发展,也是目前网络上严重缺乏的一种元素,因为使用内容模型的各种表单是唯一可能的方式。类似地,当内容放到网络服务器上供用户消费时,所提供的服务要有相应的编排方案,用以确定从何处按需提供哪些服务,从而形成一个连贯一致且可能延伸到多个企业的复杂流程。

将通用共享流程加入外部企业间空间的能力标志着商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结果催生了超越技术本身的新一代标准,在世界经济论坛等高峰活动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下面简要说明部分重要的技术标准:

1.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就云计算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出版了多部著作,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

2. 安全指南标准——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机构,云安全联盟(Cloud Security Alliance,简称CSA)在个人及企业数据和资产的识别、鉴权、授权、加密和安全访问方面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1. 网格计算和云项目:Globus项目OGSA、开放网格服务架构(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OGF、Nebula Cloud (NASA)、eScience开放科学数据云(Open Science Data Cloud)、RESERVOIR fp7项目、OpenStack等

2. API标准——根据对云资源的访问方式,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专有)API:

OCCI, Open Cloud Computing Interface, from OGF, Open Grid Forum

CDMI, Cloud Data Management Interface, from SNIA, Storage Network Industry Association

Open Cloud API – Python, Java – Apache Libcloud development Libcloud

OGF(开放网格论坛)的OCCI(开放云计算接口)

SNIA(存储网络行业协会)的CDMI(云数据管理接口)

开放云API——Python、Java——Apache Libcloud开发Libcloud

3. 开放数据中心联盟——致力于数据中心及其云服务支持能力的标准化

在本文开始时,我说想提出一种观点。我要说的是,在做事时一定要以云技术和新的前端技术为基础,包括使用托管服务,同时要明白,围绕主要标准构建高度一致的新环境是与其他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的关键;而不是像现有IT模式那样,以内部环境为中心,许多公司都自行决定内容标准和方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