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个星期中,谷歌三发公告,显而易见谷歌开始关注硬件,这有点出乎我们对一家处于“网络服务”革命前沿的公司的预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新发布的Android 3.1平台,集成了一些新的功能,用于管理内置USB集线器等硬件扩展。接下来则是一项称之为Android@Home新计划,该计划重点是将安卓系统嵌入家用电器之中。引起广泛关注的则是第三个消息,即Chrome笔记本。
谷歌将以亚马逊为渠道直接销售宏碁和三星的笔记本电脑,这些电脑预装了谷歌的Chrome操作系统。引起市场热烈讨论的创意并不是硬件配置,实际上,谷歌笔记本的硬件非常一般,而是这些笔记本电脑是以三年租约或更新周期为基础提供的,其在首发市场美国的月供是28美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包括了全面支持,所有必要升级/更新,确实物有所值,CIO们将会证实这一点。谷歌为什么会这样做?答案在于,Chrome是一种针对网络服务而设计的操作系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星和宏碁也将销售这些笔记本,不过是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销售,价格从349美元到499美元不等,不同之处就是仅支持WiFi或同时支持WiFi和3G,就像平板电脑一样。这一举措似乎预示着设备市场将出现新的转折点,是走向移动和无线的整体战略的一环。
2010年12月以来,谷歌就陆续发布了被市场称为CR-48的测试版系统,因此应该经过了全面的测试,但把这一举措与其他措施联系起来的真正线索是,谷歌实际上为市场播下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将促进硬件向着针对谷歌服务优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又会增加对谷歌服务的需求。就如充当USB集线器的安卓平板电脑将催生一系列具有连接功能和消费服务的设备一样,家用电器代表着更多的网络消费设备。对谷歌来说,将兴趣扩展到硬件领域表达了这样一种认识:在新的网络浏览器云模型下,“牵引”服务的是用户设备,不同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后者是通过服务器将应用推到许可用户手中。
微软的一条公告着实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微软在公告中称,其Azure服务将全面支持针对Apple iPad、iPhone和谷歌安卓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服务的开发和运行。一些评价家可能是由于缺乏对变化实质的把握,把微软的这一举措解读为Windows势微的一种迹象;实际上,该项举措非常到位,为Azure以及各种微软服务带来了全新的用户群。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一次专访中,Microsoft Office总裁库特·德尔贝恩(Kurt DelBene)表示:“个人已成为微软产品的中心”。
记住这一点,同时回想关于收购Skype的公告,不要考虑收购成本,也不要考虑85亿美元的代价是否值得,要考虑提供嵌入式VOIP服务对增进协作、促进社交工具发展的意义。在各种可能性中,Skype Journal最值玩味。换句话说,如果其他公司,如谷歌和苹果成功地将具有显著网络中心和服务中心特点的硬件设备投入市场,你将如何把这些设备“盗链”到你的云中?答案:像Skype一样的已经拥有强大用户基础且极具影响力、广泛存在的通用服务。
如果你在本行业的工作经历可以追溯到前PC时代,则“盗链”这个词及相关行为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当时的情况非常相似,为某些急需的服务提供连接,把竞争对手安装的“绿屏”终端“盗链”到你的门户之中,同时为其原始微型主机或大型主机提供上行连接支持。如果方法得当,结果会使盗链者占据优势,让其他供应商屈居次席。现在好像这种情况再次显现,其目标是把各种设备从一端盗链到你的服务云中,而不是推出仅能响应你自己号召的新设备。
接下来会怎么样呢?到IBM、惠普、甲骨文和SAP行动的时候了。亚马逊呢?亚马逊好像已成了赢家,因为越来越多的其他公司开始依托亚马逊来支持自己的发展举措。